400-0313-139
还记得23年双十一前后吗?一台制氧机只要2800元,到了12月下旬却飙到5000元以上。短短两个月,“价格翻番”的戏码就发生在我们眼前。有人调侃:“血氧仪是预警器,制氧机才是真正的救命神器。”随着疫情政策调整,家用医疗设备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尤其是制氧机,几乎一夜之间成了“硬通货”。
那么问题来了:一台看似“方盒子”的制氧机,为什么价格能被炒上天?它里面到底用了哪些芯片与核心零部件?本文将带你拆开“制氧机热潮”的幕后逻辑。
制氧机并非新鲜产物。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家庭就开始使用氧气浓缩器来替代昂贵又麻烦的高压氧气瓶和液氧系统。1985年,第一台家用制氧机问世,才真正意义上让居家吸氧成为可能。
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印度医疗系统几近崩溃,制氧机曾一度被抢购一空。如今,随着国内防控政策调整,制氧机的需求再次暴涨。数据显示:
需求爆发的背后,是中老年人、孕妇、基础病患者以及高原旅行者等多样化群体的共同推动。
与血氧仪的火爆相似,制氧机市场同样被国内外厂商瓜分:
其中,鱼跃医疗制氧机占据国内60%的市场份额,并在全球销量居首。康泰医学、可孚医疗、新松医疗等厂商也借机扩张产能,抢占市场。
厂商 | 产品特点 | 市场表现 |
---|---|---|
鱼跃医疗 | 产品线完整,全球年销量突破100万台 | 国内外市场双第一 |
康泰医学 | 血氧仪+制氧机双线布局 | 制氧机产品覆盖1L-10L |
可孚医疗 | 扩产积极 | 2021年业务收入近2亿元 |
制氧机的核心是压缩机和分子筛,而芯片、电路板、传感器等更多是“辅助大脑”。
典型芯片应用案例:
分子筛是制氧机的灵魂。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沸石材料,通过孔径大小筛选氮气,从而留下高浓度氧气。
换句话说,芯片决定“聪不聪明”,而分子筛和压缩机决定“氧气足不足”。
制氧机的火爆不是偶然。从血氧仪到制氧机,我们见证了医疗设备的“周期性走红”。但消费者需要明白:
👉 欢迎关注仟龙,各种 医用器械、耗材 批发,不定期分享实用热点知识,有需要可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