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这个词,很多人一听就会想到医院、医生、手术室,仿佛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遥远。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医疗器械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从家中的体温计、血压计,到隐形眼镜、避孕套, 它们都在默默守护着我们的健康。
     
	什么是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等, 还包括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它们主要通过物理方式而非药理学、免疫学或代谢方式发挥作用。
    医疗器械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涵盖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功能补偿、生理支持以及妊娠控制等。 它们的存在不仅服务于医疗机构,也深入到了家庭健康管理的方方面面。
	我国医疗器械的监管与分类
    在我国,所有医疗器械产品都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进行严格监管。 根据风险程度,医疗器械被划分为三类:
    - 
        第一类:风险较低,常规管理即可保证安全性和有效性。例如创口贴、绷带、棉签、体温计、家用血压计等。
    
- 
        第二类:风险中等,需要严格管理以确保安全。如隐形眼镜、护理液、视力表、助听器、轮椅等。
    
- 
        第三类:风险最高,需采取特别控制措施。例如部分眼科植入器具、义齿用高分子材料等。
    
	常见医疗器械举例
    除了医院中使用的高端仪器外,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医疗器械其实非常多:
    - 
        康复器械:如拐杖、助行器,属于第一类医疗器械,为行动不便者提供支持。
    
- 
        助听器:属于第二类医疗器械,用于补偿听力损失,改善听觉体验。
    
- 
        轮椅:同样属于第二类医疗器械,主要帮助行动障碍者恢复移动能力。
    
- 
        穿刺器具:如打耳洞工具,属于第一类“无源手术器械”。
    
- 
        义齿材料:根据制作材料不同,分为第二类(如陶瓷、金属)和第三类(部分高分子材料)。
    
- 
        避孕套:属于妊娠控制器械,常见为第二类,少部分为第三类。
    
    💡 你知道吗? 家中常见的体温计、电子血压计、雾化器、制氧机等,全部都属于医疗器械范畴。 它们帮助我们在家就能监测身体健康,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选择家用医疗器械的注意事项
    随着家庭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购家用医疗器械。 但在购买时,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 
        查看注册证编号:确保产品已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或注册。
    
- 
        选择正规渠道:推荐通过药店、品牌官网或正规电商平台购买。
    
- 
        关注产品适用人群与说明书:不同型号、规格的医疗器械有不同用途,不可盲目使用。
    
- 
        保留票据与包装信息:以便售后服务和质量追溯。